|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理论 > 国际观察 >

俄欧能源关系暂时平静还是深藏危机?

发布时间:2022-06-05来源:国合中心

news-mediareports-俄欧能源关系暂时平静还是深藏危机?-首图

(图片来自网络)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俄欧之间的能源贸易越来越承受着大国之间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敌意,成为其相互极限施压的工具。这或许是这场危机真正的“风暴眼”——看似暂时平静,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危机。

龃龉不断

半个多世纪来,毗邻而居和供需互补令俄欧能源贸易异常紧密。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俄罗斯“友谊”石油管道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管道工程之一,直接为欧洲6家炼油厂供油;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先后开通7条天然气管道,由此形成了庞大而密集的对欧油气运输管网。即使在美苏冷战对抗最激烈的时期,苏联的油气管道仍在源源不断向欧洲输送燃料。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乌克兰数次“斗气”逐步加剧俄欧能源关系裂痕,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欧洲更坚定地推行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并采用第三方标准对俄天然气出口进行限制。近几年,特别是在疫情推动下,欧洲又成为全球绿色议程和能源转型的急先锋,决定设立“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进口或出口的高碳产品缴纳或退还相应的税费或碳配额。出口高碳产品的俄罗斯或将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国家。

深度捆绑

然而时至今日,俄罗斯仍是欧盟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最大供应国。

石油贸易是俄罗斯最大出口收入来源。2021年俄罗斯石油产量为5.24亿吨,出口量为2.3亿吨。石油占俄罗斯出口的份额为22.4%,在燃料和能源产品出口中的份额为41.3%。根据俄海关总署的数据,2021年原油和石油产品出口占俄出口收入的37%(油价均价为71美元/桶)。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原油和石油产品出口国,每天向全球市场出口近800万桶石油,约占世界供应量的8%。当前,在西方制裁俄金融部门及俄央行一多半资产被冻结的情况下,能源出口对俄来说成为更加宝贵和重要的收入来源。

欧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方和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2021年,欧盟石油进口总量为每天1500万桶,其中350万桶来自俄罗斯。俄罗斯石油、石油产品分别占欧盟进口量的近30%和15%。去年全年,欧盟和英国支付了近千亿欧元购买俄罗斯石油。从运输方式看,俄对欧出口石油的25%通过管道,75%通过海运;从出口类别看,若俄石油供应中断,欧盟将在柴油、石脑油和燃料油方面最为脆弱。从依赖程度看,斯洛伐克(78.4%)、立陶宛(68.8%)、波兰(67.5%)、芬兰(66.8%)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程度最高;瑞典(12.9%)、丹麦(14.9%)、法国(13.3%)、意大利(12.5%)对俄石油的依赖程度较小。

俄欧天然气相互依赖度最高。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为7400亿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气出口量约为2030亿立方米,价值550亿美元(均价273美元/千立方米)。俄罗斯向欧盟国家出口1450亿立方米天然气(另向土耳其出口267亿立方米天然气)。总体看,俄罗斯是欧洲的最大气源国,欧洲是俄罗斯的最大出口市场,管道天然气是俄欧天然气贸易的主要形式。其中,巴尔干半岛和东欧地区高度依赖俄气:北马其顿、波黑、摩尔多瓦高达100%,波兰和拉脱维亚在90%以上,保加利亚达到77%,德国和意大利约50%。如果俄欧天然气贸易中断,意大利和德国将尤其脆弱。

煤炭方面,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煤炭出口国,出口份额约占15%。2021年,俄煤炭出口约2.21亿吨,用于发电的动力煤占比约为86%。欧盟45%的煤炭进口量由俄罗斯提供。仅德国、荷兰、土耳其和波兰4国就占俄罗斯煤炭出口总量的24%。近年来,欧盟一直在逐步淘汰固体化石燃料,但越来越专注于使用硬煤。由于过去几年欧盟硬煤消费量和产量有所下降,俄罗斯在填补欧盟硬煤产量与消费量差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硬煤从1990年占欧盟进口量的7%增加到2020年的54%。俄动力煤在欧盟动力煤进口中占比接近70%,德国和波兰对俄动力煤尤其依赖。

替代前景

几个月前,欧洲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实施全面制裁还被认为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但俄乌冲突后,这一话题已被纳入美欧协调行动的讨论之中。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替代能源是否及时且充分,这决定着美国及其盟友对俄政治施压的力度以及准备在何处妥协。因此,在实施“杀手锏”之前,复杂而周密的利益算计是必须的。

日前,美国已宣布全面禁止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进口;英国也宣称将在今年底前逐步淘汰俄罗斯石油。事实是,美英仅占俄罗斯石油出口的13.7%。自俄进口的油、气仅占英国总需求的8%和5%,美国仅3%的进口石油来自俄,几乎不进口任何形式的俄罗斯天然气和煤炭。而对于欧洲来说,摆脱这一切却没那么容易。

煤炭替代可能相对较快。分析认为,由于全球煤炭市场供应充足且灵活,欧盟有足够的备用产能在紧急情况下大幅增加煤炭发电量。德国煤炭进口商协会表示,俄罗斯煤炭可以在几个月内被替代。据报道,欧洲港口库存约有260万吨煤,将覆盖大约三周的自俄进口量;而电厂的煤炭库存应该更多。日前欧盟多国开始暂停关停煤电,但重启燃煤电厂将为欧洲的能源转型前景蒙上一层阴影,这也是欧盟在地缘政治危机和天然气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的无奈之举。

石油替代并不容易。若俄欧石油贸易中断,将有300万桶/日的原油和100万桶/日的石油产品缺口,这将极大紊乱国际市场供应。预计欧佩克组织有高达400万桶/日的备用产能(沙特阿拉伯100—200万桶/日、阿联酋75万桶/日,伊拉克50万桶/日),但目前并没有迹象表明OPEC+将改变既定的增产40万桶/日的政策路线。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评论指出,作为仅有的可能迅速提供额外供应的国家——沙特和阿联酋似乎“没有心情”为华盛顿提供任何帮助。伊核协议若达成,伊朗可释放其闲置产能约75—100万桶/日,但这一前景尚存疑问。尽管市场发出增产信号,但美国页岩油提升产量及出口量需要时日,人员、钻机、水力压裂和其他投入的短缺都是制约其快速增长的因素,预计产量可在半年到一年内有所增加。总体看,尽管目前对俄石油贸易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俄罗斯的收入损失将比许多人预期的要小。

由于多条天然气管道和长期协议的存在,天然气贸易是俄欧能源关系最难舍难分的领域。近年来,欧洲自身的天然气产量不断下降。求助卡塔尔、阿尔及利亚或尼日利亚等“外援”不足以快速扩大进口气量。目前,美国积极出台对欧洲的“天然气马歇尔计划”,其目标是至少在2030年前对欧提供500亿立方米/年。自2016年4月以来,美国对欧洲出口累计超过640亿立方米LNG,仅2021年的出口量就超过220亿立方米(120亿欧元)。2022年1月,美对欧LNG出口量达到月出口量峰值——44亿立方米。不仅如此,美国还同意今年底前在220亿立方米的基础上额外对欧输送150亿立方米LNG,这相当于欧洲目前从俄进口天然气的24%。但俄对欧管道天然气出口量约为全球LNG贸易的三分之一左右。若欧彻底弃用俄管道气而转向LNG,当前全球可用的LNG油轮的数量和容量远远不够,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将进一步推升气价。实际上,自2月24日俄发动军事行动以来,俄通过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流动并未中断。如果能源价格继续上涨,欧洲每天向俄支付的金额还将增加,到2022年上半年可能达到平均8.5亿美元/日。布鲁盖尔研究所评估称,欧洲大概需要将近十年才能摆脱俄气,这将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欧洲也计划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3月初,欧盟出台REPowerEU战略,计划大量投资可再生能源。德国在2026年前将向可再生能源领域额外投入2000亿欧元;经常被指责在可再生能源项目上进展缓慢的意大利也于今年2月批准了6个新的风电场。与此同时,美决定助欧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减少欧洲对化石能源的需求,确保欧洲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然而,可再生能源的脆弱性已经在去年以来的全球能源危机中暴露无遗,发展可再生能源也注定是一条漫漫长路。

体面“分手”?

毫无疑问,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全面制裁不仅意味着西方世界与俄罗斯的彻底决裂,更将是国际能源市场的“至暗时刻”。目前看,基于诸多现实利益考量,双方并未失去理性,仍然保持着相对克制,但相互极限施压正在频繁上演。在美国的不断挑唆和强烈的“恐俄症”驱使下,欧洲已经展现出史无前例的政治意愿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勇气:一面中止了俄酝酿多年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一面决意在2022年底将俄天然气进口量减少2/3。一些欧洲智库甚至呼吁欧洲人主动将室温调低1度,减少对俄能源需求和为俄提供战争“养料”。俄罗斯也不甘示弱,极尽能事挥舞“能源大棒”。普京要求从3月31日起,让所有被俄政府列为“不友好国家和地区清单”的交易对象使用卢布作为结算货币,支付从俄采购天然气的费用;否则将拒绝对其输送天然气。而这一要求已被欧盟和G7以俄“单方面违约”为由明确拒绝。

无论俄乌冲突结局如何,俄欧能源贸易的弱化都在所难免,然而双方“体面的分手”并不容易。这场冲突给欧洲主要大国对俄政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既进一步削弱了俄欧之间为数不多的理解与互信,更给双方能源关系造成了难以逆转的创伤。“风暴眼”虽然获得了暂时的平静,但潜藏的危机却是长久而深刻的。(作者:尚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