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理论 > 政策研究 >

中国与亚洲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合作恰逢其时

发布时间:2023-12-21

全要素生产率由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42年提出,是全部生产要素投入不变条件下,要素配置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或者创新等“难以衡量”的因素效率提升产生的额外经济增长,也就是产生“1+1>2”的效果。也可以说,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国家运行的效率,已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640 (1)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多个亚洲国家参加进博会国家展。

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与美国等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也低于日本、韩国。美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全球领先,亚洲国家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总体大幅低于美国。最新佩恩表10.01版显示,2019年亚洲国家仅有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达到美国的60%以上,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为美国的59.6%、49%和44.7%,印度和蒙古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为美国的44.3%和32%。

改革开放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大部分年份都低于美国。改革开放后,生产力得到大幅解放,全要素生产率也随之提升。1978~2011年的大多数年份里,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高于美国,2012年开始,又低于美国,此后的2013、2014、2016年出现一定程度反弹,但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美国同期则保持平稳的增长率。最新佩恩表10.01版显示,2019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40%。回顾日韩历史,1980年,日本基本完成工业化时,全要素生产率超过美国的80%,1991年,韩国在此发展阶段时,全要素生产率为美国的60%,这两个数值是日韩追赶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峰值。如果延续目前中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到2035年,也就是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美国的追赶,将远低于日韩在1980年和1991年的水平,与高质量发展显然不匹配,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论在量和质方面都有提升空间。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8亿人,基础设施投资以及资本等要素对推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下降,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寻找新的增长驱动,由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更多通过制度建设、科技创新等释放要素活力,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亚洲国家是重要合作伙伴

亚洲国家同我国山水相连,是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合作伙伴,至少有三方面优势。

一是科技创新突出。亚洲已成为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转移重要目的地,东亚成为全球研发和创新密集区。清华大学联合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指数2022》中,排名前20的城市中亚洲城市数量增至六个,并且亚洲城市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表现突出,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有效发明专利存量前十的城市(都市圈)中占七席。据华东师范大学最新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评估,综合排名前100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有29个在亚太地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及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不久前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II)2023》显示,全球前五大科技集群均位于东亚地区,过去十年,中国和印尼、印度、越南、菲律宾、土耳其、伊朗成为GII排行榜上攀升最快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东北亚和东南亚国家研发支出已经恢复或超过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二是人力资本丰富。亚洲国家中,南亚、东南亚人口相对年轻,劳动力市场灵活。全球化智库(CCG)2022年11月发布的《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2022)》显示,世界主要国家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中,韩国、新加坡、日本、以色列、中国等五个亚洲国家榜上有名,与欧美平分秋色,中国、印度、日本分列人才规模的第一、第三和第四。新加坡和韩国在人才质量指数排名中居前两位,世界人才中心正在从欧美向亚洲扩散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三是域内经贸联系密切。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23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亚太域内贸易占地区贸易总额的58.2%,域内服务贸易占地区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45%左右,地区金融一体化稳步发展,2021年域内跨境银行存贷款流入比例达38%。2023年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标志着涵盖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区域贸易自由化进入一个新阶段,地区经济体在数字互联互通、环境、国际仲裁等方面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

如何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未来五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追求发展是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目标,我们应加大与周边国家合作,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中国应继续同亚洲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发展倡议更好落地生根。积极参与区域制度性合作与创新,高质量参加区域一体化组织。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全面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应促进我与亚洲国家人才流动,吸引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引进通道。鼓励亚洲国家更多学生来华就读,积极接纳优秀毕业生在华就业。

同时,中国应稳步扩大金融、贸易、物流、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对外开放,特别是与亚洲国家开展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之间的交流,推动形成大市场。大力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发挥好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提升跨境电子贸易水平。加强供应链合作,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与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共享的大市场。(作者:陈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