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理论 > 政策研究 >

美欧全球基建布局:意图、前景与影响

发布时间:2022-07-12来源:国合中心

美西方国家近年来推出包括“重建更好世界”(B3W)和“全球门户”等在内的多项全球性基建方案,其意图主要有抢占基建特别是新兴基建的主导权、组团替代“一带一路”基建计划、掌控发展中国家经济命脉等。受益于丰富的国内外基建投资经验、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较强的资金筹集能力,美欧基建方案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质。但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居高不下、私人资本基建投资积极性低、成员国利益不一致等因素,为美欧基建方案的未来发展投下了深重阴影。

一、美西方国家推出全球基建方案主要有三个动机和意图

意图一:抢占基建特别是新兴基建主导权,扭转在基础设施领域地位下降的局面。近年来,中国和美西方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呈现出明显分野态势,中国的基建投资强势增长,而发达国家低迷不振。目前,中国的基建投资规模已达到美国和欧洲的总和,国内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而发达国家因投资迟滞,基础设施老化现象较严重。中国在国内通过发展开发性金融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有力地驱动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实现了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螺旋效应,并在国际上主导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意图二:组团抗衡中国影响力,提供替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基建方案。欧美国家提出的海外基建方案最重要的动机是替代“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遏制中国在全球基建投融资领域不断上升的势头。虽然B3W方案和“全球门户”计划均有意避免直接提及“一带一路”倡议,也没有明确其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方案,但其提出的一些价值原则,给人以强烈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被广泛解读为对抗和替代“一带一路”倡议。

意图三:聚焦新兴基础设施领域,掌控发展中国家经济命脉,获取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科技革命对基础设施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基础设施已不仅局限于交通、能源等传统硬件领域,5G、清洁能源、数字经济、区块链、卫生健康等新兴软性基础设施将成为引领本世纪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的前沿产业。美欧的全球基建方案聚焦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基础设施领域,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投融资活动,带动相关设备、技术和服务出口,既能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又能开发和抢占发展中国家巨大的潜在市场,以掌控其经济命脉,获取丰厚的地缘政治经济收益。

二、美欧全球基建方案的前景分析

目前,“重建美好世界”和“全球门户”计划仍处于规划阶段,美西方国家丰富的国内外基建投资经验和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缺口巨大,为美欧全球基建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与此同时,美西方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急剧攀升、私人资本基建投资激励不足与成员国利益不一致,以及发展中国家对政治前提条件的接受度不高,为美欧基建方案的未来发展投下了阴影。

投融资经验丰富,实力强劲,美欧海外基建方案有一定的发展潜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曾加快了战后西欧基础设施的重建进程,推动了战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七国集团成员之一的日本在海外基础设施领域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投资国。美欧国家金融发达、筹资能力强,美欧基建方案的资金来源包括财政预算资金、开发性金融和私人部门资金三条渠道,且以私人资金为主,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为私人资金提供担保等支持。

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急剧攀升,私人资本激励不足,限制了筹资能力。疫情导致美西方国家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大幅攀升,财政不可持续风险显著上升,限制其支持海外基建的能力。因担心推高财政赤字和加剧通货膨胀压力,拜登政府投资额约2万亿美元的“重建美好未来”的国内基建法案在民主党内部遭遇重大阻力。同时,欧盟各成员国再度面临财政赤字、政府负债率双高的问题。在国内饱受基础设施老化困扰和财政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七国集团难以就向发展中国家基建提供40万亿美元资金一事对其国民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财政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形下,B3W和“全球门户”计划通过提供初始融资或担保等方式鼓励私人资本大力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基建。但实际情形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巨大,项目现金流高度依赖设施使用者缴纳的税费,投资回报期长,对私人投资者的实力和耐心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同时,中低收入国家的投资风险较高,政府更迭频繁,营商环境较差,基建项目投资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这显然会挫伤欧美投资者的积极性。

成员国利益不一致影响基建计划的成效。特朗普在执政时期奉行“美国优先”理念,频频与欧洲、加拿大等西方盟友产生贸易摩擦。当时美国退出数个双多边国际机制和条约,放弃一些国际规则的主导权,与盟友的关系遭到严重破坏。拜登政府更为重视联盟战略,试图努力修复盟友关系,并与盟友协调立场一致与中国竞争,但实际上美欧关系修复程度远低于预期。德、法等欧洲国家与美国在对华关系上存在巨大的利益差异,从而不可能在统一的战略驱动下诉诸一致行动。

设置政治前提,在发展中国家的受欢迎程度会大打折扣。B3W和“全球门户”方案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低收入国家缩小基建投资缺口,但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援助或投资的基建项目设置一系列政治条件,如由美国及其盟友主导,基于价值观驱动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关系,坚持透明度、善治、可持续发展、高标准和气候友好等原则,宣称维护人权、法治和预防腐败等,对东道国施加政治影响,甚至要求其选边站,以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这将导致拟接受投资和援助的发展中国家陷入窘境,既要被迫让渡部分主权,又要选边站队。

三、美欧基建方案对“一带一路”基建计划的影响

鉴于美西方国家强烈的排他性政治意图和替代动机,美欧基建方案总体上对“一带一路”倡议构成负面影响。不过,在全球基建投资缺口巨大、聚焦领域存在差异、筹资难度增加、“一带一路”基建拥有多年运作经验的情形下,美欧基建方案难以对“一带一路”倡议产生实质性负面冲击。而且,鉴于双方相关企业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二者具有一定合作空间。

第一,全球基建投资缺口巨大,基建供给总体上短缺,美欧基建方案不会对“一带一路”倡议构成实质性负面冲击。鉴于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困难和私人基础设施投资激励不足状况,美欧海外基建方案的资金动员能力较弱,实际落地的投资和援助的资金规模将会远低于计划水平。同时,受疫情冲击,发展中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不可持续风险增加,“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的投融资风险上升,中资企业的基础设施投资行为更为谨慎,更为强调质量提升而非规模扩张。

第二,美欧基建方案的排他性政治意图和替代性动机,将对“一带一路”基建计划的推进构成困扰。体现在:一是为削弱中国在基建领域的影响力,美西方国家的政客和媒体持续抹黑“一带一路”基建计划,如不透明、腐败、破坏生态环境和加重债务负担等,这会对中国海外基建的声誉构成消极影响;二是对于一些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基建项目,如港口、电网、管道等,美西方国家政府可能会直接介入向东道国政府施加压力,阻止中资企业获得基建工程合同;三是随着中国基建科技水平的稳步提升,在新能源、通信、数字经济和环保等高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美欧基建方案与“一带一路”的竞争将日益激烈,不排除美国要挟东道国二选一等行为,如禁止采用华为、中兴通讯等公司的技术和设备。

第三,美欧基建方案与“一带一路”倡议有互补性,存在合作空间。表现在:一是细分行业定位不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主要侧重于传统的硬性基础设施,如港口、公路、水坝、铁路、发电厂和电信设施等,而美欧基建方案主要侧重于新兴的软性基础设施。二是比较优势不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实施多年,在海外基建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程建设管理和成本控制具有优势,而美欧基建方案尚未启动,需借鉴“一带一路”基建计划的经验。三是融资机制存在差异。“一带一路”基建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和投资基金,私人金融机构的参与率不高,在撬动民间资本方面成效有限,而美欧基建方案虽重视发挥公共资金和开发性融资的作用,但主体资金来源于私人部门。四是对待基建合作的态度存在温差。美欧基建方案虽暗示有替代“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但尚未明言挑战后者,为二者开展合作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而中国政府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包容性,表态欢迎一切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促进共同发展的倡议,认为不同的基建倡议之间不应是相互替代、相互排斥的关系,而应提倡兼容并蓄和沟通协调,以形成合力。

四、中国既要警惕和防范美欧基建方案的排他性政治意图与动机,又应秉持开放包容理念,考虑与其开展务实合作

在当前全球基建投资缺口巨大的情形下,美欧全球基建方案与“一带一路”倡议虽呈竞争关系,但发展定位不同、互补性较强,存在合作的空间。中国既要警惕和防范美欧基建方案的排他性政治意图与替代动机,又应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可考虑在项目实施层面与其开展务实合作。建议如下:

一是坚决反击美西方国家政客和媒体的抹黑造谣活动。政府、智库、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要加强协调配合,创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机制和途径,结合鲜活的事例,生动和全面展示“一带一路”基建工程的高质量及其给东道国作出的贡献。

二是警惕、防范和反制美西方国家政府和企业的破坏活动。在“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的前期可研论证、合同签署、施工建设和管理运营等全生命周期,中资企业要做好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特别要警惕和防范美西方国家介入破坏重大战略性基建项目。

三是以我为主,稳妥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提质增效。立足中国国情和东道国的需要,不与美西方国家搞投资规模竞争,重点搞活现有项目,谨慎投资新项目。着眼科技革命和低碳转型,鼓励投资周期性短、见效快的项目,大力鼓励私人资本参与,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朝着绿色化、数字化和软性化方向发展。提升中资企业在国际基建工程领域的管理能力,在与欧美工程企业激烈竞争中成长壮大。

四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寻找合作时机。中资企业可与美西方企业开展第三方合作,探讨如何实现欧美成员国的先进技术、中国的产能和成本优势、东道国巨大基建需求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拓宽基建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国际大型基建项目建设质量。(作者:王永中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