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在此我首先祝贺首届区域国别联盟院长论坛召开,特别感谢上外组织这次会议。我们现在建了两个论坛,一个是50人论坛,一个是院长论坛,我觉得这两个论坛应该不一样。50人论坛我自己认为更多应该体现它的理论性探讨,院长论坛不是一般的学术研讨会,而是在理论构建、人才培养方面提出看法、交流经验,特别是通过讨论提出动议、议程,推动我们国家区域国别学理论和人才培养的发展。
区域国别学刚刚提出来,我觉得理论构建是非常关键的。区域国别学与现行学科不同,作为交叉学科,它的理论不像现有的单科,其主要特点体现在点面分散与综合的结合,所以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但是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它应该有具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理论方法,具有理论观点,特别是有代表作。
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往往是一篇论文,但是我觉得区域国别学要有传世之作,要重视著作,特别是要对个人著作进行系统性的探讨。我在社科院也经历过风向的转变,原来社科院重视著作,后来不知道哪一阵风一刮就光重视论文了,一篇论文、两篇论文就可以评研究员,现在又回到了过去那种特别强调著作的风气。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像在社科院、大学,我们区域国别学重要的理论构建要靠有影响的理论著作、传世之作。
刚才我说区域国别学的理论构建不是线性的,应该是点面分散和综合的结合。最近几年为了区域国别学的发展,我根据多年的经验,从区域的角度,集中对国际区域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写作。
我们知道区域国别学由两大部分组成,尽管中间有联系但还是有区别的:一个是区域,我称之为国际区域,另外一个是国别,国别就更复杂。国际区域的构建我觉得特别有意义,而且非常重要,应该说是区域国别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家看到我出版了《国际区域学概论》,提出了至少三个非常突出的定位,有三个理论角度。
第一是国际区域本位论,基于地缘的国际区域。为什么是本位论呢?因为作为单独的存在(unit),它既是客观存在,也有法位的存在,这个法位通过各个国家的合作授权而具有合法性。
第二是功能的存在,有治理的合法性及其功能。二战以后国际区域的机制构建,国际区域的功能性发挥和国际区域治理,这些方面各个层次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我觉得研究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观点是区域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所以我们这本书里把世界的构成分为三类——国家、区域、世界。国家的定位就是现代民族国家,17世纪欧洲人创建,二战以后通过联合国宪章,确立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定位。二战以后建立了联合国体系,人类首次建立了全球的、合法性的治理。区域,实际上联合国宪章里只给了一点小口子,即当区域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区域的干预。后来欧盟建立自贸区的时候给了一个小口子(gate),就是在不违反基本原则,必须向前走不能后退的情况下,可以构建区域内经贸的安排,后来远远超出了当时的有限的授权。
刚才我说这本书里把现在的世界分成三个结构——国家、区域、世界,这三层结构推动人类社会更加合理的结构构成,我觉得从理论上构建是非常重要的,这本书我就不详细介绍了。
我现在做的第二本书是《国际区域治理概论》,给国际区域定位它的功能,从理论上综合进行描述。我写过文章叫《国际治理》,我认为二战后,国际治理是最重要发展之一。我把国际治理分为全球治理、国际区域治理和国家间合作治理三个方面,这本书大概明年年初能出版。实际上这三个层次的治理都有很大的发展,有政府间的也有非政府的,非政府参与治理是治理的一个重要发展。
我们看到从70年代联合国大大增加了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议程,诸多重要会议上必须有非政府的代表存在,这是治理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国别学,我们要研究国际治理问题,国际治理有几个层次,国际治理离不开国家的参与,国家的利益也有越来越多的部分涉及到国际经济、政治、安全、社会、文化,所以国际区域治理是国际治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我们要赋予国际区域治理合法客观的理论存在,这涉及法律、治理合法性的基础。区域主义,过去西方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用区域主义解释国际区域的存在、构建和功能发挥。实际上到了今天,重要的是要研究它法理的存在与法律的基础,未来世界区域是一个重要趋势,这就是区域国别学研究的重要特点,就需要从法律上研究治理的基础,因为区域主义主要还是从经济开始的一个存在。
从国家到世界的各个层次都需要区域这个层次的治理,这涉及到国家问题的外延,有的外延到世界,像气候变化是国家问题外延形成全球的气候变化,有些更多还是在区域层次上的外延。还有就是跨国家的共欲,或者说共同的利益,涉及到资源、通道、人员流动、民族、宗教、文化各个方面,这些方面也需要我们构建一套理论,来说明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性和规律性。
这是一个理论研究,我觉得非常重要,这方面我们应该再进一步做,我做的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几本书可能会陆续出版,但毕竟一个单位、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希望我们的院长论坛能够推动这方面的理论构建。
因为理论构建这个很重要的方面很难通过社科基金、教育部的基金来申请立项,就是设立一两个也不够。我们都是院长,应该动员学校、学院、各个层次的资源来支持这方面的理论构建,这是非常重要的。
像我对国际区域学、国际治理的研究也没有申请项目,因为没有这样的项目,要等申请项目的话永远做不出来。我觉得目前在区域国别学的建构中要改变项目决定制,如果一个学校、一个学院只是看拿了几个项目,走这样的道路我们的理论没有办法发展。我觉得从学院的角度,要支持一批人沉下心来,组织团队进行理论构建,像上外这样,校长担任区域国别研究院的院长就比较好办。
第二就是现实问题的研究,这方面是比较多的,我们大量的杂志、书都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比较多,经济研究、政治研究、国关研究各个层次。但是我们区域国别学的现实性研究应该有更高的内涵,我们要研究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交政策等等。
但是就像我刚才说的,作为一门“学”,要有理论性的构建,我想到了两个研究案例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社科院出了一大套几乎涵盖了所有国家的列国志,但这还是现状性研究,而不是国别学的研究。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日本研究的《菊与刀》,他从国家的民族性,从各个层次,通过很简单的梳理,把日本的国家性、国民性等特点综合系统地说出来。
还有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像这类不仅是科技的问题,还涉及到各个方面。所以我觉得现实性问题的研究也要提高区域国别学的理论层次,要有一大批基于区域国别学视角的国家现实问题研究,这样才能打造我们区域国别学庞大的体系,这个体系由不同的有影响的理论和现实性研究构成。区域国别学这个学科下还有一个智库研究。我经常跟年轻人说,你不要替外交部想怎么办,他们每天就是干这个的。我们的智库,特别是大学的智库还是要提供思想、综合的观察。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也会在交流中和各位交流经验。我觉得从学科设立到现在我参加的大部分会议,人才培养基本上还是沿着原来的思路在往前走。走原来的思路是必要的,比如说现行的学科+,外语加上一个其他学科,或者单科加上一个外语也很必要。
但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区域国别学,这个一级学科下要培养的人才,和原来的“学科+”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培养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要有动议,要有议程来推动国家的区域国别学理论的构建和人才培养。希望院长论坛今后能够成为这样的平台,进一步深化我们的理论创建和人才培养。
谢谢。
(作者: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