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美欧日经济安全政策联动方式及内容

发布时间:2023-02-02来源:国合中心

一、美欧日经济安全政策联动方式:机制建设

(一)在双边层面,美日、美欧和欧日加强合作,推动建立经济安全新机制

美欧日通过双边机制就加强经济安全合作进行了联动。目前合作重点领域为建立供应链伙伴关系,强化共同投资和科研。在美欧日双边合作层面,多以美国为主导、欧日附和。但欧日也试图通过加强双边层面的经济与安全合作,以抱团取暖方式形成中美博弈的第三方力量,在全球格局演变中抢占有利位置。

1.美日之间建立“外交+经济”(“2+2”)磋商机制

美日首脑在2022年2月的视频会谈上,就加强经济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合作,新设日美经济政策磋商委员会(“经济版2+2”)达成一致,7月底召开首次会议。这是美日建立的一种从经济安全角度推进的新型合作,由日本的外务大臣、经济产业大臣和美国的国务卿、商务部长参加,就新一代半导体尖端技术的研发、重要物资供应链的强化措施,预防在未来遭遇突发事态和灾害时供应链断裂等问题上,建立附加环境和人权条件新标准和新准则。该机制将成为围绕印太地区基建投资、针对第三国投资项目,以及针对中国商讨经济安全的磋商机制,通过建立经济联盟以摆脱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也即,日美在新的“经济版2+2”框架内加强经济安全的磋商和互动。

2.美欧建立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磋商机制

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将强化对欧洲关系作为对华战略的核心要素。2021年美欧双方建立了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并将这一机制扩大到印太地区。其目标是协调美欧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政策立场、应对全球技术治理变化以及第三方技术竞争的需求,特别是聚焦技术标准制定和供应链安全。美欧希望在此基础上,将更多的所谓价值观相同国家拉入建立新的高层磋商机制。双方强调在投资审查、出口管制、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等涉及经济安全的方面加强合作,针对不同政策领域建立十个工作组,加强在涉及中国议题上的互动,特别将应对所谓中国经济胁迫、新一代半导体尖端技术的研发、重要物资供应链的强化措施等问题作为合作的优先事项。

3.欧日峰会由传统经贸关系向政治安全领域延伸

2018年欧日贸易协定生效后,欧日战略加速接近,将彼此定位为“全球伙伴关系”,并于2021年5月的视频峰会上正式建立“欧盟-日本绿色联盟”。截至2022年,欧日已经举办28次定期磋商。俄乌冲突与应对所谓“中国威胁”,成为双方加强互动的契机。双方将经济议题与安全议题并重,强化联合介入印太,谋求与中美在印太地区实现平衡。日欧在涉及经济安全方面的合作目标是减少对华经济依赖,强化对华科技产业竞争力,双方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及数字经济合作方面达成协议。

(二)组建多种形式的对冲排他性多边磋商机制

1.美欧日贸易部长会议机制是机制建设的重点

这是三方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2017年至今已经召开八次会议。新冠疫情之前,该机制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应对第三国非市场贸易行为,包括特殊补贴规则、特殊国有企业规则、技术转让和世贸组织改革等问题。目前讨论的范围已经扩大到战略性经济问题,包括解决经济胁迫和供应链风险、产业补贴、技术换市场、调整基础设施融资计划等问题。三方通过会谈,维护其在新兴技术标准制定和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决定权和主导权,继续强化其对传统贸易投资规则的支配地位。

2.七国集团框架成为美欧日加强制定经济安全政策联动的核心

美国的计划是将美欧日现有的项目拼凑一起,在七国集团机制内加强互动,以议题为导向,制定专项经济安全合作机制。如已通过的“清洁网络计划”“数字互联互通和网络安全伙伴关系”“蓝点网络计划”等合作机制,对冲“一带一路”建设,以“债务陷阱”“强迫劳动”等话语抹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形成对己有利的国际基建政策标准和话语。七国集团机制日益成为美欧日协调加强经济安全合作的重要平台。例如,在2020年6月举办的七国峰会上,对俄罗斯石油价格设置上限,禁止其黄金进口等措施,对于进一步制裁俄罗斯达成一致。在此机制内设立针对具体议题的特别工作组,在附加人权、气候变化、腐败治理和法治条件的基础上,合作推进经济安全政策的出台与实施。

3.“印太经济框架”机制日益成为美欧日经济安全机制联动的重要补充

印太地区日益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2022年5月,美国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成为其“印太战略”的重要支撑,通过在数字经济、劳工、环境条款等新规则的制定和建立有韧性的供应链实现与中国的有选择性地“脱钩”。以此完成将大西洋和印太地区作为两翼的区域经贸总体布局。在这一框架内,美国设想建立一个规模更大的经济安全对话机制,通过印太地区的内外协同,将经济安全、人权等问题与供应链重塑挂钩,将欧洲主要盟友伙伴(包括北约)引入这一区域,加快高技术、产业链联盟的建设,最终结果是如果实施顺利有可能导致出现以中国作为最终消费市场的区域价值链和以美国、欧洲为最终消费市场的区域价值链。随着俄乌冲突带来的深刻影响,出于大国竞争的目的,美国加快了国内外的动员,特别通过搅动俄欧矛盾,借此达到捆绑欧盟的目的。未来,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的欧盟、日本在这一区域的排他性的经济安全互动将会更加频繁。

4.将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机制与“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联动成为机制建设的发展方向

2021年,美欧双方建立了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该机制自成立以来就与“四方安全对话”捆绑在一起,主要表现在半导体联盟构建上。2021年9月,“四方安全对话”峰会上宣布启动“半导体供应链倡议”,就建造半导体供应链问题进行商讨,提出建立一个强大、多样化和安全的供应链,摸清半导体及其关键部件的供应能力,找出漏洞并加强供应链安全。同年9月29日召开的美国-欧盟技术贸易委员会会议,将半导体供应链的重塑作为讨论重点。除了协调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出口管制外,会议同时还商讨重新调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加强半导体生态系统的建设。美欧还建立了供应链工作组,就促进供应链韧性和多样化的战略进行合作,绘制半导体供应链体系,通过供应链的多样化和增加投资来减少对所谓价值观不同国家的依赖度。美欧日通过上述两个峰会的联动性提升半导体供应链合作的力度,将供应链拉回所谓价值观相同国家的体系中。合作的重点是找到供应链的脆弱点和薄弱环节,共同制定措施以帮助发展产业。

5.建立新的高端科技出口管制跨国运作机制

美欧日探讨建设高科技出口管制新机制,考虑在1996年出台的《瓦森纳协定》基础上,与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进行合作,探讨成立规范尖端技术出口的新框架。新的机制将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机器人、量子计算机等14个领域尖端技术作为出口限制对象,并定期讨论决定纳入出口管制范围的产品对象。日本政府对建立瓦森纳机制态度积极,希望加强与美欧在这一机制上的合作并发挥主导作用。这个机制实施出口管制的对象,将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目前将半导体制造机械、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的技术包括其内,同时效仿“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模式和运作。

美欧日目前采取最多的方法是通过某个议题将北约、欧盟和“四方安全对话”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经济同盟,通过签订一系列经济协定,包括技术标准协定、自由贸易协定,组成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新全球经济体系。俄乌冲突后,美欧日针对俄罗斯出台的政策加剧这一进程。

二、美欧日经济安全政策联动内容:打造联盟,形成产业链、供应链重塑联动

(一)组建尖端技术研发和高标准贸易规则联盟,形成标准制定的联动

新兴技术是提升国力的关键推动因素。当今,以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大数据、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研发活动正在蓬勃发展,高标准贸易新模式和数字经济规则主导权的争夺日益激烈。俄乌冲突使美欧日认为,这些先进技术服务于军事的国家安全属性超越其合作共享的经济属性,加速全球数字供应链和生态系统的分裂,导致技术标准和研发工作更加封闭。在新兴高科技领域国际标准和世界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制定方面,美欧日正紧锣密鼓地加强合作。美国在《创新竞争法》中监测竞争对手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进展,以及加强对国际标准化的补贴等措施,与欧盟标准化战略中强化欧盟在全球标准方面领导力的措施进行联动,强化国家力量在制定标准的主导作用。美欧日三方利用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与处于科技领先的所谓价值观相同国家建立定期对话机制,整合已经形成的研发方面的双边和多边联盟,通过联合声明和谅解备忘录等方式形成价值观相同国家技术联盟,占领尖端技术高地,将国际标准合作政治化。

(二)打造重要产业链联盟,形成全产业链转迁联动

美欧日一直高度重视全球供应链安全,从战略、政策、法律等多方面进行系统部署,试图组建重要供应链联盟,构建供应链风险应对机制与弹性供应链,形成产业链转迁过程中的“控链”“转链”“阻链”“强链”的联动。目前,美欧日产业链联盟主要集中在半导体领域。早在2011年,美国和欧盟就签署了《供应链安全联合声明》。2012年,美国和日本共同发表《美日全球供应链联合声明》。拜登政府执政以来重视半导体产业链的安全问题,在2021年6月对包括半导体在内的供应链进行审查后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半导体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是几乎所有军事系统的基础,包括F-35等复杂武器系统以及通信和导航系统。2022年,美国主办的全球供应链弹性部长级会议要求西方半导体企业提供信息,协助美国商务部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美国一直是半导体供应链的主导者,日本和欧洲在材料和设备上占有优势,同时将低附加值的制造过程外包到海外,东亚国家和地区一些企业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专业的制造进入半导体行业,生产高质量的半导体。美国针对半导体产业链特点,把日、欧、韩和中国台湾地区最知名生产商聚拢为一个全球供应链,特别是控制全球计算机芯片供应,组建以美企为中心的世界半导体联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欧日一直批评为高科技产业提供补贴是“违反国际规则”,但随着中美对立加剧,三方为强化供应链也采取了类似补贴措施的联动。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称,日本、美国半导体工厂运营十年的费用比中国、韩国等国高20%—40%。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AITA)2021年表示,如果政府不制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规模相当的补贴政策,日本产业难以与别国竞争。为此,美欧日分别通过不同“芯片法”制定补贴计划。美国国会审议一项为半导体产业提供520万美元补贴的法案,创立美国晶圆基金,促进美国私有企业投入半导体制造和研发,其中390亿美元直接用作对新制造设施进行补贴。同年5月,欧盟决定向原材料、电池、氢等六个战略领域提供资金支持。在2021年度补充预算案中,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投资7740亿日元用于新一代半导体研发。美欧日通过财政手段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日趋长期化、常态化。

(三)打造重要原材料供应联盟,形成供应链重塑联动

美欧日普遍认为,高科技关键原材料和绿色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美国总统拜登于2021年2月签署第14017号行政令,要求全面审查重要供应链的薄弱环节。美国白宫发布的《构建弹性供应链、重振美国制造业及促进广泛增长》评估报告称,美国在关键矿产和原材料方面过度依赖外国资源和所谓“敌对”国家,对其国家和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决定组建历史上首个供应链中断工作组(SCDTF)。同时,欧盟发布《战略依赖性和能力》报告,通过贸易数据“盘点”对外依赖情况,指出欧盟对外依赖137种产品,而对中国的依赖达到52%。美欧对中国存在着大量的共同依赖,进口关键敏感产品达20种,包括关键原材料、活性药物、永磁体及电子产品等。2022年2月,日本内阁府出台《世界经济趋势报告》,指出日本特别依赖1133种产品,对华依赖的产品占据一半,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尤为明显,信息技术设备和半导体份额明显较高,涉及各个领域,而对美国的依赖为590种,德国250种。为此,日本提出打造稳定的供应链应具备几个特点:一是稳健性,即建立一个不受外部冲击影响的系统;二是冗余性,即制定应对冲击的应急措施;三是敏捷性,即从冲击中快速恢复的能力,及时掌控供应链信息;四是灵活性,即具有抗冲击的能力;五是多样性,保证供应链的多样化。同时,日本希望考虑建立一个新的系统,发展先进技术要充分考虑经济安全,防止技术外流到海外,以此确保日本在科学技术和产业上的优势。

美欧日认为,对任何单独货源地依赖都会难以避免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目前正从经济安全的视角重新调整供应链,特别是打破对中国的依赖,为稀土矿物和锂、钴等高科技产业关键矿物和材料生产进行投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美欧日欲打造“稀土联盟”,通过“四方安全对话”联手构建稀土供应链,希望研发出低成本、低放射性废料排放的稀土精炼技术。欧盟与美国出台的立法相呼应,为美国的稀土永磁制造商提供税收抵免。美欧目标是拓展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使用强磁铁产量,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英国提出将“五眼联盟”与盛产稀土的格陵兰建立关系,确保重要矿产供应,减少对中国依赖。美欧日通过选择性脱钩的形式,即在如稀土等关键领域加强整合战略物资的供应链,为实现原材料供应的多元化进行合作。

(四)设立经济安全智库,提供智力支持

在美国,由学术界人士等组成的非营利组织向政府提出包括国家安全在内的科技政策建议。日本政府参考美式智库的运作方式,决定于2023年度设立智库等研究机构和基金,重点在于与经济安全直接相关的半导体、蓄电池、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方面加强研究,并促进与美欧合作,对经济安全领域重要尖端技术相关的国内外开发动向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美欧日之间在七国峰会上就启用经济安全基金达成一致,确定由日本主导建构防止前沿技术外流的机制,严格加强对七国集团成员的重要技术的管理,要求研究人员公开参与国外研究项目和获得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信息。美欧日三方智库实行信息共享,通过将三方学术界、经济界人士组织起来,联合向政府提出包括国家安全在内的科技政策建议,加强三方产官学合作机制建设,从而提高在国际社会经济安全议题的设置能力,对中国的经济行为妖魔化,进而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各种灰犀牛风险冲击世界经济安全,暴露全球产业链经济链高度脆弱性。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美欧日将经济安全纳入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出台以保护尖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安保法律,通过建立壁垒把科技发展置于国家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力图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逆全球化潮流甚嚣。为此,我们需要改变迟滞于综合国力的话语权弱势,积极提供全球经济治理中国方案。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合纵连横,打破封闭,破解全球经济治理难题,作为国际社会积极建设力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者:葛建华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