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动态 > 对外交流 >

非洲人道主义形势与中非发展合作交流座谈会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30 来源:国际合作中心

4月21日,国际合作中心与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在北京举办“非洲人道主义形势与中非发展合作”交流座谈会,双方就非洲地区人道主义形势特别是东非和非洲之角及大湖地区局势与进展,联合国难民署与中国政府、企业和公共机构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国际合作中心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荣誉会长张重庆,国际合作中心联席会议召集人兼指导委员会主任张彧在国际合作中心建国门办公区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联合国难民署东非和非洲之角及大湖区区域局局长马马杜·迪安·巴尔德(Mamadou Dian Balde,又译名:布雷德)以及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穆索菲(Sophie Muller)等联合国难民署代表团一行。

图片1

穆索菲(左)、巴尔德(中)、张重庆(右)

张重庆表示,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4月16日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非洲大湖地区问题公开会发言提到,近期由于“M23运动”持续攻势,刚果(金)东部战火不断,整个大湖地区陷入动荡,国际社会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尽快扭转这一危险趋势。东非共同体(东共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领导人最近先后召开两次联合峰会,就解决刚东问题制定路线图,成立“协调人小组”。卡塔尔推动刚果(金)和卢旺达领导人在多哈举行三方会议,刚果(金)政府同“M23运动”进行直接接触,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积极势头。中方希望卢旺达、刚果(金)东部双方真诚回应地区和国际伙伴的斡旋努力,通过对话解决彼此的安全关切,早日达成持久的和平方案。国际合作中心将持续呼吁和推动国际社会继续支持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呼吁非盟、东共体、南共体及域外伙伴加强相互协调。

近两年的战火让苏丹面临着当今世界上最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和流离失所危机。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苏丹全国大约有3000多万人急需人道主义援助,近半数人口(大约2500万)面临着严重的饥饿问题。巴尔德在当天交流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当前东北非地区人道主义问题和发展形势以及解决机遇”的主题演讲。他指出,苏丹武装冲突产生的难民危机已外溢至南苏丹、乍得、乌干达等周边国家,这些国家本身就面临着局势不稳、资源紧缺等问题,难民的涌入让他们面临着更大的人道主义压力,使本就脆弱的地区国家面临更大风险。巴尔德强调,难民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更多的支持。今年4月15日标志着苏丹武装冲突已持续整两年,该国人道主义局势尤其严峻。冲突造成苏丹近1300万人流离失所,该国成为非洲难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联合国难民署呼吁苏丹、刚果(金)等非洲地区尽快恢复和平稳定,也呼吁世界各国为该地区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图片2

东非和非洲之角及大湖区域

非洲之角位于非洲东北部和亚丁湾南岸,连接亚非欧三大洲,扼守红海,全球战略位置重要。目前中国是非洲之角地区最大的投资国,红海则是中国向欧洲出口货物以及从中东、非洲进口石油的重要运输通道。非洲之角地区的安全治理关乎非洲之角及非洲大陆的安全,也关乎我国在非投资、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截至 2024 年年中,东非和埃塞俄比亚东北部及大湖地区(EAHGL)地区收容了约540 万难民和寻求庇护者以及 1880 万国内流离失所者(IDPs)。数百万民众逃离了刚果民主共和国、索马里、南苏丹和苏丹的冲突。2024年,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暴雨和严重洪灾袭击了非洲地区多个国家,影响了数十万难民、国内流离失所者(IDP)和当地社区成员导致了更多流离失所的情况。

会议认为,回顾过去十年非洲大湖地区反复爆发冲突,反映出的是地区深层次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国际社会必须综合施策,支持大湖地区国家系统解决安全赤字、治理缺失、发展不平衡等根源问题。要帮助地区国家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同地区开展互利合作,使自然资源真正成为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引擎。国际合作中心通过与联合国难民署开展合作推动攸关各方同非洲之角、东部非洲与大湖地区国家合作,为促进大湖地区的持久和平与发展繁荣作出新的贡献。主要建议:第一,在联合国等全球性多边机制中推动非洲之角安全治理。大力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关注非洲安全问题,支持非盟和非洲国家自主维护非洲大陆的长治久安。第二,促进中方支持非盟和非洲次地区组织发挥冲突调解的主导作用,以非洲之角和平会议为抓手,健全地区安全机制。第三,坚持综合施策,解决冲突动荡根源。以发展合作促和平,推动非洲之角成为和平发展之角、合作共赢之角。支持非洲之角国家走以发展求安全、以发展促和平的道路。

图片3

联合国难民署代表团出席座谈会

会议指出,联合国难民署由联合国大会成立,是联合国下属机构之一,总部设立于日内瓦,在世界121个国家设有办公室。联合国难民署办事处受联合国委托指导和协调世界范围内保护难民和解决难民问题的国际行动。国际合作中心是我国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窗口,也是联合国驻华系统长期战略伙伴。国际合作中心长期致力于世界政治、世界经济、多边事务以及国际和平学等战略问题研究,在我国“一轨半”外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合作中心已与联合国难民署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双方合作主要聚焦于人道主义危机预警、难民保护与援助等领域合作;国际合作中心将在国家主管部委和跨部委会商工作机制的支持下,发挥前瞻性研究优势和应对危机丰富经验与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加强沟通协调,持续推进合作目标,为促进国际人道主义事务、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贡献。

中国进出口银行机关党委原常务副书记谢培,北京市人民政府原参事冯钰评,中国口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威,中国交建集团战略发展部原副总经理朱弘珊,新华社国际部原终审发稿人杨超伦等多位专家学者和来自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以及中国石油、中国交建、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京粮油脂公司和胜百泽实业公司等企业高级代表出席座谈会并先后发言。国际合作中心执行秘书长成语、港澳台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彬、发展委员会执行主任吴钟林、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辛少松,中国口岸协会大宗商品服务分会秘书长助理李根;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高级对外关系官员史蒂文(Steven O’Brien)、私营部门伙伴关系官员孟珺、对外关系协理官员崔琳、私营部门伙伴关系协理官员李昂、政府联络协理程帆等代表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