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动态 > 时事资讯 >

中东新变局的已知和未知

发布时间:2024-03-30来源:国合中心

2010年“阿拉伯之春”后的十年,是冷战结束后中东地区最动荡的十年,大家称之为“中东大变局”。2020年至今的三年,中东从动荡、冲突向稳定、和解转变,这股“和解潮”可以称之为“中东新变局”。我主要从三方面谈“中东新变局”的特征,其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

640

2023年6月6日,伊朗驻沙特大使馆正式重新开放。沙方代表和多国驻沙特大使馆代表应邀出席了开馆仪式。

美国继续实施战略收缩,中国影响力上升

中美影响力此消彼长,都在调整中东政策,这是已知的;中美未来如何在中东共处,这是未知的。

一是美国继续实施战略收缩。在巴以问题上,拜登政府对推动巴以和平进程没有任何兴趣,不愿意在此问题上投入更多资源。可以很确定地说,在本届任期只剩下一年多时间的情况下,拜登政府不会提出美国的巴以和谈方案。从1993年至今,拜登政府或是美国唯一一届没有提出巴以和谈方案的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美国推动“民主化”改造的野心和兴趣大大下降。2010年后美国曾积极支持、推动和参与“阿拉伯之春”,2019年苏丹、阿尔及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爆发新一波政治动乱、街头示威活动,美国对此反应相当低调。

二是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上升,政策主动性越来越强。过去十年,中国成为中东绝大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中东石油的最大进口国;未来十年,随着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中东工业品市场的逐渐扩大,中东与中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程度会进一步加强。更重要的是,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中东政策开始发力,从“总体超脱”向“积极有力”转变。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赴沙特参加“三环峰会”。今年2月,中国邀请伊朗总统莱希访华。3月,中国、沙特和伊朗三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双边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今年中国还计划与海湾国家举行贸易部长会议,并且可能推动举行海湾国家安全框架的会议。

三是中东目前还没有出现中美大博弈的态势。到目前为止,中美在中东的态势基本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虽然都不支持、不赞同对方,但是中美目前在中东地区没有进行明显对抗。未来,如果美国在中东的影响持续下降,中国的影响持续上升,中美在中东的关系将面临重大挑战。迄今几乎所有中东国家都没有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而是希望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未来中东国家这样的政策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取决于地区国家的选择,也将受中美两国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这是未知的,有待观察。

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和解潮”

中东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和解潮”,这是已知的;这波“和解潮”能持续到何时、扩大到多大的范围,这是未知的。

中东这波“和解潮”主要体现在:第一,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2020年《亚伯拉罕协议》签署后,以色列与阿联酋、摩洛哥、苏丹、巴林四个阿拉伯国家关系实现正常化,这在巴以关系缓和历史上是很重要的一笔。

第二,围绕政治伊斯兰问题的矛盾得到缓和。2010年后政治伊斯兰势力参与地区国家政治的浪潮高涨,数个国家的伊斯兰政党获得执政地位。土耳其、卡塔尔、伊朗支持政治伊斯兰,埃及、沙特、阿联酋等国则反对,中东政治因政治伊斯兰而分裂。沙特等国家封锁卡塔尔,土耳其与埃及、沙特、阿联酋关系恶化,都与政治伊斯兰问题有关。最近三年,土耳其与沙特、埃及等国关系缓和,沙特与卡塔尔复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伊斯兰在中东政治中的地位下降了。

第三,逊尼派和什叶派国家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今年4月,伊朗和沙特正式恢复外交关系,带动了整个地区逊尼派和什叶派力量的互动。

第四,以色列、沙特、阿联酋等亲美国家与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等反美国家关系出现缓和。最近,沙特与也门胡塞武装关系出现缓和,和伊朗复交,把叙利亚拉回到阿拉伯国家联盟。但与此同时,伊朗与以色列的矛盾、伊朗与美国的矛盾却是不断恶化,同“和解潮”形成明显对比。这是已知的态势。

与此同时,目前中东地区是关系缓和与关系恶化两股潮流交错,未来到底谁是主流、谁会影响谁,这是未知的。即使是现在矛盾得到缓和的这些国家,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走到哪一步,也是未知的。比如,沙特为何要与伊朗缓和关系?是因为希望伊朗今后不再采取军事行动威胁沙特。伊朗为何要与沙特缓和关系?是为了突破美国的封锁,希望海湾阿拉伯国家在经济上能帮助伊朗。这些目标在未来到底能不能实现,是未知的。现在沙伊关系还是比较脆弱的,如果这些目标实现不了,缓和态势就不可能持续下去。此外,很多国家之间的根本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缓和实际上是从敌对关系转向平衡、对冲关系,而非真正的友好关系。以沙特为例,沙特希望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搞平衡,又希望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间搞平衡,这类平衡关系的维持需要高超的艺术和良好的环境。

纷纷出台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规划

中东阿拉伯国家政局相对稳定,专注于搞经济建设,这是已知的;这种趋势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未知的。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大幅减少或不再介入地区热点问题,而是专注于推进经济建设,纷纷出台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规划。可喜的是,多数国家政局基本稳定,但问题是多数国家仍未找到可持续的国家治理模式,现在的模式仍与“阿拉伯之春”发生前一样。政治上,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采取“国家主义”,就是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发挥主导或控制性作用。经济上,中东绝大多数国家的地租型经济模式没有改变。海湾阿拉伯国家等产油国是典型的地租型国家,非产油国也通过侨汇、援助等途径分享产油国的石油收入。虽然中东阿拉伯国家、海湾国家都在推行经济改革,但迄今所有的改革还是围绕能源展开的。从整体看,海湾国家的经济形势是不错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就是上述国家的治理模式到底将走向何方。此外,利比亚、叙利亚、也门、苏丹仍然处在内乱之中,突尼斯、伊拉克、黎巴嫩政局都比较脆弱,未来若油价下降、经济形势恶化,会不会有新的国家再次陷入动荡?这些都是未知的。(作者:牛新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