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动态 > 时事资讯 >

面对中东地区“和解潮”的以色列

发布时间:2024-03-30来源:国合中心

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在北京达成和解协议,并于4月6日宣布正式恢复两国在2016年断绝的外交关系。此后,在两国关系良性互动引领下,近些年业已出现在中东地区国家间的缓和趋势得到显著推进,该地区迎来新一波令国际社会目不暇接的“和解潮”。例如,持续八年之久的也门冲突出现进一步降温熄火的迹象;5月7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外长级特别会议决定,恢复叙利亚的成员国资格;6月19日,卡塔尔外交部表示,卡塔尔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同意恢复自2017年断绝的外交关系;土耳其与埃及,伊朗与埃及也全面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然而,在中东地区新一轮“和解潮”中,以色列这个在地区诸多问题上扮演关键角色的国家却处于“缺位”状态。不仅如此,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今年7月,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地区巴勒斯坦城市杰宁发动了“20年来规模最大的行动”,造成至少九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约100人受伤,此举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抗议。巴以冲突升级与地区“和解潮”形成反差。那么,当前的地区局势对以色列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640

2023年7月3日,以色列军方对巴勒斯坦城市杰宁的难民营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现场升起滚滚浓烟。

新的孤立与不安全感

中东地区国家间的“和解潮”给以色列带来新的孤立与不安全感。一方面,以色列意识到,该潮流主要源自地区国家战略自主意识的觉醒,这些地区国家希望改变传统上过度依赖美国等域外大国解决地区冲突的做法,寻求与域内国家改善双边关系,应对外来挑战。遗憾的是,当前以色列没有成为这些国家寻求和解与合作的主要对象,一些国家仍将以色列视为亲美西方的国家,这是以色列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美西方在中东地区“代理人”的后遗症,也是以色列目前难以完全摆脱地区孤立感的历史原因。

另一方面,2020年9月,以色列在美国与阿联酋、巴林等阿拉伯国家签署《亚伯拉罕协议》实现关系正常化后,尽管与阿联酋的关系取得较大进展,但截至目前,其与巴林、摩洛哥、苏丹这三国的关系仍止于表面,而与沙特、科威特、卡塔尔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则没有如预期实现突破,这使以色列越发担心与阿拉伯国家全面改善关系的计划会半途而废。近期伊朗与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改善,使以色列担心伊朗与阿拉伯国家会重新站在一起,抵消以色列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力。此外,今年2月18日,以色列外交部非洲事务副主任沙龙·巴利及其率领的代表团在埃塞俄比亚举行的非洲联盟第36届首脑会议开幕式上遭到驱逐,这也使以色列感到在国际社会上被孤立,以色列外交部称非盟“已被少数极端国家控制”。今年以来,从加沙地带蔓延到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安全事件不断发生,造成以色列公民及士兵伤亡,以色列虽对巴勒斯坦武装派别穷尽打击,但也感到疲惫。以色列民众普遍担心,约旦河西岸地区袭击事件频发会成为“新常态”,而这将对以民众的国家安全心理带来巨大冲击。

对美国感到失望

发展怎样的对美关系是每届以色列政府需首先摆正的问题。在感受到部分阿拉伯国家对自己“热度下降”的同时,美国拜登政府对以色列态度的不冷不热,更使以色列感到“凉风飕飕”。自2022年12月以色列新政府就职以来,拜登政府多次婉拒再次担任以色列总理的内塔尼亚胡按惯例访美的要求。直至今年7月17日,美国总统拜登才在与内塔尼亚胡通话时邀请其访问美国。然而据报道,美国方面的声明并未提及内塔尼亚胡被邀请前往白宫,美媒推测两国领导人可能将在其他场所举行会议。

更让以色列感到不满的是,美国国内出现了指责“以色列民主正在倒退”的声音,直指以色列政府自2023年1月以来大力推动的司法改革计划。内塔尼亚胡政府以强化以色列议会权威、削减立法和司法权力为核心的司法改革,在以国内引发巨大争议,以民众已举行多轮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但这似乎并没有打消以政府推动改革的决心。相反,以色列政府抱怨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干扰以国内事务。

此外,拜登政府对内塔尼亚胡政府坚持在约旦河西岸修建犹太定居点的做法也多有批评,并要求以色列“克制”对巴勒斯坦人的报复打击规模,这使以国内舆论“惊呼”美以关系出现裂缝。在中东地区兴起新一轮“和解潮”的背景下,以色列如何修补并摆正与美国的关系,成为内塔尼亚胡政府面临的重大考验。

对伊朗影响力上升保持战略戒备

让以色列感到担忧的是,中东地区本轮“和解潮”的主角似乎是伊朗,而该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对以色列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在以色列看来,伊朗与沙特恢复外交关系,是伊朗主动与沙特改善关系的结果,目的是为扭转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发展关系的势头。近年来,伊朗被认为在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也门等国不断扩充势力,以色列一直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并频繁打击设在叙利亚的伊朗设施。

此外,近期伊朗与埃及商讨恢复自1979年以来断绝的大使级外交关系,在以色列看来也是伊朗扩大与非洲国家战略关系的一部分,目的之一是为围堵以色列在非洲的影响力。7月12~15日,伊朗总统莱希访问肯尼亚、津巴布韦、乌干达三国,这是伊朗总统11年来首次出访非洲国家,以色列认为,这对本国在非洲的外交和利益带来挑战。近年来,以色列也在加大对非洲的外交投入,不仅于2021年获非盟观察员国地位,还与北非阿拉伯国家摩洛哥、苏丹实现关系正常化。因此,以色列对伊朗加大对非洲外交的投入保持高度关注。有以色列研究机构认为,伊朗正“明显朝着全球影响力增长的方向发展”,称莱希今年6月访问拉丁美洲三国,即委内瑞拉、尼加拉瓜与古巴,是该国“提升全球影响力的表现”。

与此同时,以色列一直指控伊朗隐藏核技术发展机密,称2015年达成的伊朗核协议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并认为美国不应参加新的伊朗核协议履约谈判。近年来,一些以色列政界与军方人士甚至放言称,以色列不排除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单方面军事打击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和解潮”有利于中东地区局势的稳定与发展,也是地区国家战略自主意识进一步觉醒的体现。但在以色列看来,伊朗影响力的不断上升给以色列外部安全环境带来负面变化,巴以冲突的蔓延与美国的冷淡态度,更使以色列感到“内忧外患”压力加大,而这一切可能促使其寻找新的外交转圜契机。(作者:余国庆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