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动态 > 公共外交 >

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8-31来源:国合中心

文明是人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创造与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总和,凝结了世界上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的文化、知识与智慧。站在人类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担负起”文明的责任”,顺应历史潮流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冲突与文明优越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深刻理解全球文明倡议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是对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生的最好见证。历史上的中国,从来都有着拥抱不同文明的胸怀,对异域文化保持着了解学习的开放心态。从器物层面到精神层面都广泛吸纳人类一切文化之精华,不断充实与丰富自身,在兼收并蓄中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与此同时,日本的遣唐使、朝鲜的燕行使、西方的传教士也将灿烂的中华文化介绍到世界各地,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相辅相成,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繁荣发展,重塑了世界文明的新格局。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性与共生性。人类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惟有“和而不同”才能谱写文明的多彩乐章,奏响属于世界的动人旋律。这体现出中华文明协和万邦、和平共处的文化理想,把追求共生互补作为对待外部世界的基本态度。历史上的古丝绸之路极大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不仅中国的儒道思想日益西渐,起源于异域的佛教、景教、摩尼教等世界六大宗教也相继传入中国。宗教文化的相互交流促进了中外民众精神信仰层面的融通,对塑造民众的宗教意识、文化认同和一定程度上维护地区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丝路沿线国家间文明在互通有无的过程中,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人文格局,在相互碰撞和交汇中实现了和谐共生。

二、深入把握全球文明倡议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强权政治甚嚣尘上,经济复苏异常艰难,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加重,这些给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繁荣带来巨大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必将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全球文明倡议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新力量。中国始终强调不同国家与民族有其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平等共存,取长补短,让世界上的各种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国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吸纳世界其他文明的精华之处,以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姿态面对人类文明。

全球文明倡议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为人类社会现代化打开新视野。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宣扬的“西方中心论”“文明优越论”将西方文明置于绝对的优越地位,漠视其他文明,激化各文明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加深对彼此的误解与敌意。中国式现代化没有落入西方现代化的窠臼,在现代化道路上始终保持自身传统与文明独立性,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中源源不断汲取养分的同时,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吸收时代发展的精髓,让中国在短时间内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道路。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保持了文明主体性,拓展了人类文明的深度与广度。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集中体现,全球文明倡议为丰富人类社会现代化增添了动力之源,为促进人类文明和平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与行动指南。

全球文明倡议携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新图景,呼吁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民族、国家与文化差异,寻求全人类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回应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和共同诉求,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从不搞价值观外交、不搞意识形态对抗、不搞排他性的“小圈子”“小集团”,而是以包容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其他文明平等交流、和平共存,寻求广泛的价值共识。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打破“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尊重各国自身发展道路及其对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中国智慧,给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范式与图景,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

三、大力加强全球文明倡议的对外传播

拓展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性,为增进世界文明相互理解贡献力量。首先,民间团体是推动对外传播的重要力量。民间团体以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将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激发大众的情感共鸣,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民间团体建立合作,将本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建立彼此尊重和理解的桥梁;其次,中资企业是推动对外传播的关键力量。中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能够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与服务之中,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同时,在海外经营的过程中,中资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当地文化发展,通过赞助文化交流项目、建立文化交流平台等方式,增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再者,青年群体是推动对外传播的中坚力量。青年们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与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建立联系和友谊,在相互学习中了解不同文明的历史、习俗和价值观。

增进对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为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注入动力。第一,新媒体传播采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创造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积极发声,讲述平易近人、生动具体的中国故事,塑造传递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新媒体为跨国合作项目的推进提供了更多机会。通过在线会议、远程合作和共享平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人、组织以及机构能够共同参与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第二,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传播体验,拓宽人文交流合作范围。通过语音识别和翻译技术,人们可以实时地进行跨语言的交流和对话,降低语言障碍,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第三,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和利用庞大的数据集,加强对外精准传播。通过分析数据,获取对不同文化的洞察力,了解文化需求、兴趣和趋势。从而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提供符合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提高对外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凝聚共识。首先,应加强国别与区域研究,了解不同国家的发展历程、政策措施和经济特点,为对外传播提供背景知识和实时资讯。通过深入探究各国的文化深度与多样性,理解其独特的价值观、信仰体系以及艺术形式,把握不同国家民众的文化生活与文化心理,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让国别与区域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其次,重视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加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学习,助力世界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播,推动国际教育平台建设,实现高质量的文明交流互鉴。积极实施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让我国优秀的社科研究成果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增进海外对当代中国以及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深化各国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与认同;再者,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让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打造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的文旅产品,提升文旅品牌建设水平,让文旅产业为全球文化交流赋能,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平台,搭建世界文明对话的桥梁,实现不同国家与民族文旅元素的互通互融。

增强对外传播效果的显著性,为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发挥作用。一是要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向世界介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使得现代社会也充分感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将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发扬光大;二是要提升中国话语说服力,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依托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实践经验,全面阐述中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三是要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不断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文交流活动,积极宣传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的促进者。全球文明倡议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秉持开放包容态度,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符合人类和平发展愿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激荡的关键时刻,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邢丽菊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惠迪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