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动态 > 公共外交 >

数智时代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3-11-14来源:国合中心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一直是人类文明范式演进的重要推动力。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人类科学知识的传播,推动神权向人权的转变,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机器大生产为核心标志的工业化革命,引发人类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将人类推进到现代社会。互联网连接全球,更将世界带进了真正的“地球村”,人类社会进入“网络化时代”,人类生存走向数字化生存。当下,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全面展开,以大数据、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进入新的阶段并催生出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数智文明。因此,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未来智能文明发展的新范式。

一、人工智能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生产力标志

当下,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中。替代工业文明机器,数字智能成为组织生产的基础设施与重要工具,实现生产过程的感知、连接、控制、优化。数字智能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资料输入,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应用推动着新形式的生产。数字智能渗透各个社会领域,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生产力标志。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以及泛在感知数据和图形处理器等计算平台推动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普及。2022年底,ChatGPT在上线5天后,用户突破100万人,仅仅两个月后,其月活用户突破1亿。数字智能技术获得超高速普及,作为新要素进入生产领域,改变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机器学习、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帮助各领域快速构建数字化生产体系,精准定位不同人群的需求,分析海量的用户数据和行为习惯,从而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文明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逐步摆脱野蛮和落后的生存状态,它随着时代发展而呈现不同状态。”③纸张、书籍、印刷术等在中华文明的传播过程中,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都承载着不可替代使命。人工智能技术在当代的突显为中华文明传播打开新格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产业升级,带来内容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推动中华文明向知识密集型社会转型,其在文化产业、语言文学、艺术等文化创作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宣传主流价值观念的新平台。而且,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生产力跃升,进一步引发了人与人、人与人工智能生产关系的结构性变革,社会发展出现“逆分工”现象,细致分工出来的重复性劳动逐渐由人工智能承担,而人类劳动则越来越处于更高整体层次的客观趋势,拥有更多精力和时间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

中华文明传播需要包容技术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其所倡导的创新、开放、包容的科技文明价值,也将驱动中华文明继续发展和开放。

二、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未来中华文明传播的新主体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不断提升,弱人工智能逐渐向强人工智能迭代。智能技术被社会化,在信息处理过程被角色化,以往AI更多作为内容生产的辅助工具,但随着AI超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AIGC向多模态大模型转变,互联网平台的内容生产范式由AI为辅转变为AI为主,成为未来中华文明传播的新主体。

不同于传统的专业机构生成内容(PGC)、用户生产内容(UGC)的内容生产范式,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内容生产(AIGC)具有充足的算力,智能算法通过机器学习持续积累知识,并以创造性方式生产新的文化内容,超越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精力、体力以及记忆力的限制,实现持续性、大规模自动化的文化内容创作,保证中华文明传播过程中的充分供给。中华文明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有机结合体。人工智能依托自身算法和海量训练数据优势,深度介入各类文化的传播与再生产的全过程。抖音国际版(TikTok)发挥人工智能算法优势,在用户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从而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受众的文化产品喜好、心理特征、消费习惯、文化情趣等,为用户推荐个性化、定制化内容,为中华文明传播提供受众乐于接受的平台,促使中华文明传播打破传统固定机制实现沉浸式、智能化、定制化,增强了不同国家用户对于中华文明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此外,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智能交互平台,可以主动理解用户文化知识需求,并使用社会化语言进行交流传播,构建起用户与中华文明之间的新连接,成为传统媒介主体所无法替代的桥梁,有效解决了跨文化人才不足、数据资源有限的难题。

“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人类独有主体性的幻想,更将主体性范畴扩展到跨人际主体的全新领域。”随着智能技术在中华文明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与机器的交互范式不断升级,中华文明传播范围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扩展。智能技术与文化传播的高渗透,促使数字人文的繁荣。智能系统进行知识整合,成为集散文化信息的新主体。换言之,智能系统可以对海量文化信息进行集成、组织、优化,构建结构化的知识库,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知识获取路径,超越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成为更高效的文化信息处理与管理主体。

三、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华文明传播提供鲜活场景、渠道与载体

不同于信息时代与工业时代,数字时代的数据作为生产和创新要素将研发、制造、服务、监管等多个系统的治理对象统一在数据层面,人工智能成为中华文明传播的媒介基础设施。“单向广播+双向交互+智能引擎”的三大特点使其能在传播活动中注入智能思维,紧密地连接内容、渠道、资源、媒体和受众,从而解构需求的社会关系链的“用户洞察”。人工智能时代创造了一个传媒技术高速迭代、传媒主体泛媒介化、信息渠道去中心化、用户个体感知进化的传媒生态系统。它的出现及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融合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基于人工智能的各类媒体平台,不再是固定的中央导向式传播模式,极大拓展了文明传播载体、渠道、场景与生态。

人工智能技术促使知识生产者与消费者角色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扁平化,其不仅改变了信息文本传播的全链条,也颠覆了人类的交往习惯、消费逻辑、工作模式等方方面面,利用海量的信息储备和分散的传播网络,推动多模态内容的创作,丰富传播文本,弥补文字传播的局限性。人工智能云平台丰富的计算资源可用以中华文明相关数据的存储、训练和应用,使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新文化通过数字化重生,打造传承和创新中华文明的强大基础。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可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生成,为语音、图像等多模态内容的处理提供可能,代表性系统如GPT-3.5展现了在限定领域内接近人类水平的多语言能力,有助于打通语言壁垒,实现中华文明跨文化传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算法和算力的助力下能够更懂得人类需求,将信息传输的关系实体化,既包括具体的人员和组织,也包括相应的物理载体、内容平台和传输网络,受众的交往场景持续衍生,交往对象不断丰富。人工智能辅助营造沉浸式的虚拟传播场景,使用户体验更具互动性与趣味性。今日头条平台的“国风”频道试图以受众体验为中心、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骨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拓社交媒体空间,搭建“智能+社交”模式的全新生态环境,从而在垂直领域挖掘更多喜爱传统文化的受众群体,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传播交互中不断创新发展。虚拟现实(VR)、大语言模型、算法等技术使得人工智能平台信息分发的脉络与逻辑发生了改变——信息的丰富程度呈指数级增长趋势膨胀,对各种不同用户的可支配注意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更高,进而更高效地完成用户与信息的精准匹配。

人工智能技术在人类生活工作场景高度渗透,其在文明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发丰富和关键,不仅为中华文明传播提供了鲜活的载体,还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场景和生态。在过去,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与商业属性为人们搭建出了一个开放、多元、普遍适用的基础服务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则通过技术的迭代与更新,推动虚拟服务平台走向个性化,趋向贴合受众的独特需求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基于人工智能的协同传播,整合多源知识,实现了中华文明传播内容的连通互补,对互联网分散内容整合,进行关系关联、逻辑推理、质量评估等,从而构建系统连贯的知识生态体系,使传播内容更全面丰富。

四、人工智能技术标准、规制展现中国观,形塑世界观

技术标准和规制体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影响全球的技术发展方向。“人机关系既是智能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信息传播的伦理/价值观之源。”价值观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密切关联愈发受到全球各国关注,作为新型“把关人”的平台算法以及基于大量语料训练的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等深层嵌入各国主流意识形态。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长期居于前沿科技领域领先地位。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世界各国在高新科技领域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应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崛起,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高新科技领域开展“双链”打造行动:在物质层面,彼此加强合作,试图重构全球高新科技领域的“价值链”;在精神层面,则可以强调合作伙伴在价值观上的一致性或相似性,意欲构建新的以西式价值观为内核的全球“思想链”。2020年1月,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反映美国价值观的人工智能——我们不必在自由和科技之间二选一》一文,称美国会确保新兴前沿科技体现美国自由和人权价值观,并暗示欧洲各国,只有“反映美国价值观的人工智能”才是尊重自由、值得信任的。

当前,西方国家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国际舆论和话语权等方面仍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人工智能时代,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需要不断提升对人工智能技术规制的引领。ChatGPT在2023年初在全球范围的大热让社会各界意识到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其用以训练的大量语料和标注参数基于开发方主观意愿选择与调试,百度“文心一言”、华为“盘古”、腾讯“HunYuan”、阿里巴巴“通义”等基于中文数据训练的大语言模型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未来或将成为中华文明主要内容生产和传播平台。此外,还应推动我国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无人驾驶等技术进入国际标准,体现自主创新理念,展现中国观;在多个领域积极提案和行动,参与国际技术规制,倡导共享发展理念,如“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在技术规制层面推动共建共享的世界观,体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以安全、有序的技术理念和标准影响全球,改变传统技术规制范式,决定世界价值观。以实现利用前沿技术维护中国价值观的国际地位,加强技术领域规制建设,强化中国价值观在国际社会中的持续呈现,并在发展前沿技术的同时形塑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观并向全世界人类传递,从而提高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五、人工智能成为未来中华文明传播的新范式

数智深度融合,以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典型特征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未来社会进入“人工智能范式”。在该范式下,互联网时代的关键因子——信息与内容,将被进一步颗粒化为数据和算法,被隐入后台,更难以被人们感知。未来文明将加深“以人为尺度”的程度,个人的情感体验和价值需求走向个性化,生产和消费活动倾向私享化,推动人类文明实现聚合和重构,形成新的文明范式。 

文明作为人类最大社会单位之间的传播,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中华文明传播体系基于主客体的超宏大性、内容的超丰富性和过程的超复杂性等特征通过数字化展示、多语言阐释等手段打通全球的中华文明知识网络,形成连接全球用户的中华文明知识图谱和中华文化大数据,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认知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大数据+算力+算法”作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不断被发展完善,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处理、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机器学习、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更新迭代,元宇宙、虚拟数字人、社交机器人、ChatGPT、AIGC等应用不断涌现。以ChatGPT为引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各领域的内容生成与关系链接,为数字内容生产的高效更新注入动能。在智能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内容生产能够提高内容生产效率,深化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加强用户体验感和代入感。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元宇宙不断落地,强化了人类数字化生存的趋势,实现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深度交融。元宇宙的核心技术区块链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VR/AR/MR)、游戏范式,经过技术的升级不断更新迭代,颠覆了人类的协同方式、接受处理信息的手段,以及与虚拟世界的交互程度。元宇宙“复刻现实、超越现实、再造时空”,为人类提供了能够随心想象并自由支配的多重数字空间。随着中华文明系统的外延拓展,虚拟世界文明系统繁荣,也必将与现实世界交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丰富思想智慧。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华文明的精髓需要以符合时代特点的方式传播给世界。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智慧。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中华文明的各层面,持续深化人机协同,进一步黏合了人与自然本质的内在联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连接。其作为影响未来产业形态和生产方式的新要素,推动着更智能化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态,以强大计算能力将与人的创造力相结合,共同扩展文明发展新空间,推动中华文明系统的延伸。(作者:相德宝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睿琳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